第52期 好房網雜誌 2017.Dec
評論數

復興文化 到台灣取經

台灣社會浮現「去中國文化」的暗流,曾經企圖滅絕華夏文明的對岸反而開始「振興固有文化」,有心者若想來台取經,現在還來得及。

文/趙怡

近年來,台灣社會若隱若現地浮現一股「去中國文化」的暗流,不時造成族群之間的衝撞;而曾經企圖滅絕華夏文明的對岸大陸,在經過十餘年來的沈澱後,反而開始「振興固有文化」。尤其習近平在十九大致詞時提到一句「建立文化自信」,各級政府、公營機構更是如獲綸音,立馬動了起來。

日前接待一位相識多年的大陸友人,他曾在台辦系統工作,甫由官職轉調某文化協會擔任主管。在來客的要求下,兩人特意縱身大街小巷,搭公車、逛夜市、吃攤子、住民宿,盡量貼近基層人民的日常生活。

旅途中,他幾度問我:「到底什麼才叫做文化?文化的影響力如何?我們中華文化的本質又是什麼?」看來他這趟寶島自由行是帶著「文化學習」的任務。我只有正經八百地把課堂教書的內容拿出來照本宣科一番;「文化,一般被定義為特定族群在繁衍過程中所共同創造的事物,不論是物質,或是非物質的,包括語言、文字、音樂、戲劇、建築、宗教儀式、風俗習慣、社會規範等等。」我不確定他是否完全領會,但見他連連點頭,似乎表示贊同。

某日,我們搭乘台北的捷運出遊,忽然瞥見角落的「博愛座」上坐著兩名大學生模樣的乘客,一路上談笑甚歡,完全沒在意左近正站著一對滿頭花髮的阿公阿嬤。這時候,突然有一位少婦緩緩走過去,對著年輕人低聲講了幾句話,兩個人立刻面紅耳赤地站起來,禮讓老者就座。

大陸朋友看得入神,也感到這情景「很新鮮」。我告訴他:「這幾個簡單的人際互動,就可算是一種台灣文化的具體表現,當然也是源自於早期的中土文明。」老夫妻鶼鰈情深,年輕人敬重長輩,本屬中華文化的特質,而少婦的見義勇為與讀書人的從善如流,都不外於傳統價值觀的範疇。

台灣有幸在近代史上幾次大規模移民過程中,承襲漢文化的精隨,並得以民主自由的養分呵護扶持,終能充分融入民眾的日常生活之中。大陸若有決心復興固有文化,還來得及到台灣取經。

趙怡趙怡/好房網發行人

曾任行政院新聞局局長、東森媒體集團副總裁以及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理事長、台灣通訊傳播產業協進會理事長等公協會職務;現任「永慶慈善基金會」董事長,推行社會公益活動,為弱勢族群發聲,為文化升級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