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園裡的小學 指南國小在田園裡開放教育
2021/07/29 12:03
政治大學永慶房屋公益產學合作校園記者葉辰一/台北報導
文山區指南國小位於臺北市最南端的貓空觀光茶園山麓,早年為木柵鐵觀音茶區茶農子弟就讀的社區小學;民國79年開辦田園課程開放教育,累積社區資源調查、體驗學習設計、活動教學規劃及生態環境營造等課程教學經驗;民國80年開放大學區擴大招生,吸引認同田園課程理念之家長送子女前來就讀。
學校擁有依山傍水的豐富生態環境,大坑溪流經校園操場下方,在校園內還能聽到潺潺溪水聲,不僅擁有豐沛的河川教學資源,還有多樣貌的山系步道系統提供走讀;鄰近尚有政治大學、北政國中、臺北市立圖書館萬興分館、臺北市立動物園等文教機構,及指南宮、慈惠堂等各式宗教寺廟建築等多元人文素材。
孩童們可以盡情在山水田園之間跑跳學習,享受都市小學所沒有的天然環境;學校更援引豐富的自然與人文資源,以「尊重生命」、「關懷大地」兩大主軸為願景,在全校教職員工、家長與社區三方的合力下,建構「茶鄉茶香」、「步道探索」、「溪流•生命」、「生活智能」四大主軸田園課程,讓孩子們能「沉浸生態校園、進行體驗學習」,透強化課程的在地化特色。
結合周邊豐富資源,開創多元體驗學習。 圖/指南國小提供
體驗學習重視在過程中的省思、探索與實踐:在「茶鄉茶香」課程裡,認識泡茶器具並能正確操作、學習泡茶步驟及品嘗茶湯品質、前往家長所經營的茶莊體驗採茶及團揉製茶、走訪茶業博物館瞭解國內外茶飲文化;在「步道探索」課程中,孩子們透過五感進行觀察、覺察、思辨,向步道自然與人文藝術學習;在「溪流•生命」課程中,孩子們聆聽生態池踩踏的故事、觀察水生的動物及植物、進行自然與人工河道的對照比較、認識壺穴及貓空地名由來、從親溪體驗活動中從事家族混齡合作及傳承;在「生活智能」課程中,孩子在課堂中以生活常見的事物為題材,透過消費、休閒、飲食、空間規劃及農事體驗等議題的探究,學習到系統、協調的知識、態度、行動等整體素養。
食農教育也是田園課程很重要的一環,讓學生從實作中學習。圖/指南國小提供
生活課程設計讓學生觀察校園生態池環境。圖/指南國小提供
除了大自然的生態之外,指南國小也會舉辦各式活動推廣人文教育。每學年度在歲末感恩時節,學校會固定演出一場別開生面的「英語音樂劇」,展現孩子們在語文(英語文)、藝術(音樂、視覺藝術及表演藝術)、健康與體育(舞蹈)及綜合等領域的學習成果。結合活動的舉辦,學校還安排火雞大餐,邀請附近政治大學來自各國之外國留學生前來共襄盛舉,不僅讓孩子們可以透過國際交流學習英文與多元文化,強化課程的國際化特色,學校更期待透過小而精緻的校園裡所散發的熱情及人情味,可以讓外國朋友們一解思鄉之情愁!
學生熱情參與藝文節慶展演活動,在台上盡情熱舞。 圖/指南國小提供
學校尤其強調學生學習同儕間的相互扶持與合作,因此發展出「家族任務」課程,經過創新的學生編組,透過混齡分組的方式,將全校學生分為八大家族,並以指南國小周遭常見鳥類命名,分別為白鶺鴒、綠繡眼、翠鳥、紫嘯鶇、五色鳥、台灣藍鵲、紅嘴黑鵯、大冠鷲。每個家族都有專屬的隊呼、隊旗以及對應的鳥類圖案,由六年級的學生擔任家族長帶領,與家族成員們建立合作溝通模式,並在任務探究活動中,激發創意,解決問題,成就共好,樂在學習。
「家族任務」課程促發同儕之間的合作,彼此陪伴、互相鼓勵。圖/指南國小提供
校長游惠音表示:「我們用一整個社區的力量,來滋養孩子;周圍的人文、自然資源,提供多樣的學習素材;而家長們理念的契合,更是學校最有力的後盾。」學校透過「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流程設計,提供適度的挑戰及任務,讓學童透過體驗操作、充分融入學習、享受心流經驗,享有精神上的愉悅、感受美好的經驗!
指南國小校長游惠音,積極統整社區資源及田園教學素材。 圖/指南國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