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期 好房網雜誌 2014.Aug
評論數

趙怡/蘭嶼和鼓浪嶼

趙怡「小7」登陸蘭嶼的糾紛雖已過去,但其所引發的議論依然迴盪,也讓我不禁想到在海峽對岸和台灣一水之隔的鼓浪嶼。這座位於廈門灣旁,又名「琴島」的方寸之地,曾經是莽莽神州上難得一見的美麗桃花源,島上環境天然、林木蔥鬱,空氣香甜,汽車等汙染源一律不得入內,偶有遊人駐足其間,聽到的除了當地居民踏在青石板上的腳步聲外,就只有高牆深院裡傳出來悠揚錚琮的鋼琴聲,伴著遠處山丘上那座頂天立地,莊嚴威武,猶然舉手遙指中原山河的鄭成功將軍石像,似乎為這個與世隔絕的小島和對岸喧囂的廈門市區永久劃清了界線。

鼓浪嶼在2005年被《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中國最美的城區」第1名,大陸政府也曾為其申請世界文化遺產,而在鼓浪嶼施行一些整治工作。萬萬沒想到,不過7、8年光景,小確幸的鼓浪嶼竟已面目全非。月前趁公餘之便重遊斯島,上了岸還沒能感受到那股睽違已久的古樸、清幽氣息,迎面而來的卻是一大片攤販雲集、垃圾滿地、遊客喧嘩的亂象。誰說觀光是無煙囪、無汙染的工業?

在進步社會中,文化保存算是一門顯學。自二次大戰以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努比亞行動計畫」,後演變成今日的「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舉凡法國的艾菲爾鐵塔、中國大陸的麗江古城、澳洲的大堡礁等等都名列其中,廣受世人矚目。可惜台灣許多歷史古蹟未能納入其中,但政府與民間人士對史蹟文物保護的重要性早有共識,並已付諸實際行動,如佛光山天宮地宮的世紀文物傳承計畫即為顯例。

邁向現代與守住傳統、振興經濟與保護環境、開發土地與回歸自然是現代人所必須面臨的抉擇。當年長江大壩水利工程的興建,把白鶴梁、張飛廟淹入深不見底的江水之中,卻也解決了長江中下游長期以來的洪災,並大幅提高內陸航運的便利性,促進沿江好幾個省市的工商業發展。儘管支持與反對人士各持己見,相互指責,但何者為是,何者為非卻一時難下定論。

其實,區區幾家便利商店進入蘭嶼,應該不至於造成翻天覆地的變化;倒是這一則小小的新聞及時觸動了天平兩端孰重孰輕的思辯絕對是件好事。近來在台灣,未經過縝密細微的評估而貿然興事造成悔不當初、噬臍莫及苦果的事兒可多了。

趙怡小檔案

曾任行政院新聞局局長、東森媒體集團副總裁以及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理事長、台灣通訊傳播產業協進會理事長等公協會職務;現任「永慶慈善基金會」董事長,推行社會公益活動,為弱勢族群發聲,為文化升級盡力。